新华社贵阳3月19日电 题:传承千年的侗族大歌唱响世界
新华社记者周宣妮、骆飞、吴思
热爱音乐的人对合唱、和声并不陌生,但有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然和声演唱形式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就是传承了上千年,有着“天籁之音”美誉的侗族大歌。
听过侗族大歌的人们,常用“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来形容其和声的美妙。这不仅是贵州侗族群众沉淀千年的独特音乐文化,还承载着他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肇兴侗寨,是侗族大歌传唱千年的主要地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享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逢年过节,侗家人都会身着节日盛装,围聚在鼓楼下、风雨桥上,高唱侗族大歌,欢庆美好生活。
仲春时节,位于肇兴侗寨门口的田野上,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站在错落有致的田埂上,侗族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为到访侗寨的人们演唱着曲调悠扬、和声优美的侗族大歌《布谷催春》,给大家带来“侗乡第一寨”的春日问候。
“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听村民们用侗语演唱,不仅能感受到他们模仿布谷鸟惟妙惟肖的声音,还能感受到他们“人勤春早,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
“《布谷催春》是侗族大歌中非常经典的一首,主要是展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也表达了侗家人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黎平县侗学研究会副会长吴家佳说。
作为流传于贵州侗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歌唱艺术,侗族大歌采取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形式,是一种民间支声复调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是肇兴侗寨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语,也说明这里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侗族村民能歌善舞。
“在侗族地区,人们说‘饭养身,歌养心’。”吴家佳说,侗族大歌口传心授,既有叙事说理、传情达意、教化育人等内容,也表达着崇尚自然、敬畏万物、和谐友善等情感。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电影全球热映,电影配乐侗族大歌也火爆“出圈”。在《哪吒2》中,侗族大歌以其空灵圣洁的自然和声,给观影的人们带来独特的听觉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参与电影中“宝莲盛开”片段配唱的舞乐蝉歌乐团也随着电影的热映逐渐被更多人所了解。
乐团成员、24岁的黎平县侗族姑娘陆江柳说:“我从小跟着奶奶学唱侗族大歌,后来考入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音乐表演。侗族大歌与国漫电影跨界合作,让更多人看到了古老的侗族大歌也有时尚的一面。”
舞乐蝉歌乐团的负责人杨想妮说:“侗族大歌与《哪吒2》刻画的东方奇幻世界完美融合,展现了史诗般的宏大感,这就是非遗与国漫碰撞出的惊艳魅力。”
这些年,侗族大歌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贵州文旅推介中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我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演出,从他们惊叹的神情及发自内心的赞美中能深切感受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意义。”吴家佳说。
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说,从非遗传承保护到助推非遗走向国际,侗族同胞以侗族大歌为桥,跨越千年、跨越国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让侗族大歌等非遗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完)
【记者:周宣妮,骆飞,吴思 】
原文链接:https://home.xinhua-news.com/v2/rss/newsdetaillink/0bde82c9f8fb665fa6a63cee904b1b98829806c101809bb5/1742365447000